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好發於踝關節外側,是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下肢損傷中最常見的損傷,好發於運動人群。
其中籃球愛好者發病率達40%,而足球運動者發病率達20%,就連身體運動功能偏低、平衡功能較差的跑步愛好者,也可能有高達20%的發病率。
那麼踝關節損傷后應該如何進行診療和預防呢?
撰稿專家
潘建科
廣東省中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01
本質:一種最常見的運動損傷
01
概念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佔所有運動創傷的20%~40%。 踝關節扭傷多為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過度牽拉或撕裂,嚴重者可伴有踝關節骨折。 踝關節是人體運動的重要樞紐及承重關節,因此其狀態的好壞直接決定人的生活和運動品質。
由於踝關節特有的解剖結構,我們在踮腳時,往往腳會內翻,踝關節不能很好地匹配,所以,在下樓梯、下山、起跳後落地等活動時,容易失去平衡,引起踝關節內翻導致損傷,隨即出現軟骨面損傷、滑膜腫脹、周圍韌帶斷裂等情況,進而皮膚腫脹淤青。 累及內側韌帶的內踝扭傷少見。
02
病因/分型
外踝扭傷常見於需要爆發力跳躍或奔跑的體育運動,如籃球、排球、足球和橄欖球。
復發性足踝扭傷主要由機械性不穩、功能性不穩及假性不穩等因素引起。
(1)機械性不穩:由於韌帶鬆弛不能達到穩定。 外側副韌帶損傷、下脛腓聯合損傷、關節鬆弛症。
(2)功能性不穩:神經肌肉缺陷導致平衡受損。 本體感覺功能障礙、腓骨肌萎縮症CMT、小兒麻痹症。
(3)假性不穩:距骨軟骨損傷、跟距骨橋、距下關節損傷、腓骨肌腱脫位。
03
發病過程
1
踝关节经受强力的跖屈和内翻。
2
距腓前韧带最薄弱,是首先损伤的韧带,继而是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3
腓骨肌主要负责在不平的地面步行时抵抗内翻应力,以使足外翻。
4
严重损伤可能出现腓神经损害。
5
外踝扭伤分类为:Ⅰ度:距腓前韧带拉伤,无撕裂,疼痛明显;Ⅱ度:距腓前韧带撕裂,未累及跟腓韧带;Ⅲ度: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均撕裂,严重疼痛,不能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