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吃素引發的教訓!
都說現在很多病是吃大魚大肉引發的,但是吃素就一定健康嗎?68歲的林大爺不抽煙不喝酒,平時十分注重養生,自己為了身體健康,堅持每天吃素,不沾肉食。 他自己還挺得意,自己一大把年紀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沒有,覺得就是吃素的功勞。外用迷情類 催情高潮類 斷片催情類 迷幻昏睡類 高潮潤滑類
經檢查,醫生認為這是因為林大爺長期吃素,造成體內維生素B12缺乏,從而引發了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這是一種素食主義者的通病,正常飲食下發生的概率極小。像林大爺這樣的病人其實在醫院很多,一些老年人上了年紀之後,就覺得飲食要清淡一點,甚至認為吃素還有助於長壽,殊不知可能事與願違,置自己的健康於不顧。在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會上,一項橫跨11個國家的聯合調查研究指出,相對於吃素較多的老年人,攝入較高蛋白質(肉和雞蛋)的老年人,患癌風險更低,壽命也更長。老年人為什麼反而要多吃肉? 眾所周知,肉是蛋白質、脂質、維生素B12等營養元素的重要來源。 上了年紀後,老年人進食減少,消化能力、吸收能力均有所減退,導致容易出現能量、營養的攝入吸收減少的情況。據國內外研究顯示,蛋白質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老年人肌肉退化,行動能力受損,甚至喪失自理能力,可見,老年階段需要比年輕的時候攝入更多蛋白質,以維持肌肉和骨骼品質,及其他生理功能。二、老年人吃肉不等於高熱量飲食,吃什麼肉才好?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誤區里,就有吃肉等於高熱量飲食的看法。 在11個國家的聯合調查研究中,研究人員強調,多吃肉並不是高熱量飲食,如果不節制不控制熱量,三高、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問題有可能會找上門。 另外阿拉巴馬大學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適當減少米麵糖的攝入,多吃肉質蛋白,可改善老年人健康。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董碩醫師表示,雞肉屬於白肉,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需要的氨基酸接近,可以算作是優質蛋白的一種。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吳巧琪醫師指出魚類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生物利用率高。 且魚類所含的脂肪酸為不飽和脂肪酸,利於説明降低血膽固醇和防止心腦血管疾病。 根據膳食指南建議,成人魚類攝入量為每周280g-5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