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像隔了一塊透明的玻璃,我們以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實看到的只是表像。
人與人之間像隔了一塊透明的玻璃,我們以為自己看得清楚,但其實看到的只是表像。一個人的成熟不在外表,而在心智。 成熟的人,從不輕易評價別人。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說“同情這事,與其說是由於看見別人的感情而起的, 還不如說是由於看見引起這種感情的那個情境而起的。 ”
與“情緒共鳴”相似,很多時候我們用來評價別人的“事實”,並不是別人的事實,而是經過我們想像加工認為的“事實”。不能否認,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帶有一點“優越感”,習慣於站在道德高地指點別人的生活。
不輕易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並不了解別人生活的全部,不瞭解一個人的所有,怎能僅憑幾個碎片的場景,僅憑隻言片語就對別人定性。人活世上,要學會相互尊重。 不輕易評價別人就是一種尊重,我知道你的看法,我雖與你不同,但我尊重你,我不會強迫你接受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