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人疲憊,讓人痛苦。
“逃避”,並不是人們天生懶惰,而是人們在面對痛苦時,自我保護的一種措施。
誠然,連最低等的草履蟲也會從高濃度的鹽水中逃走,游向含鹽量更低的水域。
逃避,本來就是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 但痛苦不會憑空消失。
逃避問題一旦成癮,人會很容易養成第一時間選擇逃避,而不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習慣。
將今天的問題積壓到明天,總有不得不面對的時候。 把面前的阻礙背在身上,總有累垮的一天。
與其逃避問題,不如帶著問題前進,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在莊子的《達生》篇中,有一個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國去,他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粘桿粘蟬,動作輕巧地就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
孔子說:“先生的技術真是巧啊! 這其中有竅門嗎? ”
“我有我的辦法。 雖然粘桿很長,在桿頭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橫,蟬也爬的很高,我卻可以勤加練習。
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我可以在在竿頭累加兩個黏丸而不會墜落,失手的情況就會變少;
當我練到能在桿頭累加三個黏丸而不掉落,那麼十次黏蜩很難再有一次失誤;
當我練到了能累加五個丸子而不掉落的時候,黏蜩就會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容易。
黏蜩的时候,我会站稳身形,就像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
虽然天地很大,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强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样,心里在分析问题,手上在解决问题。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在风雨中起舞,不错过乌云之后彩虹惊现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