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老師曾問網友:
“你是喜歡看言情小說,聽爆笑段子,還是喜歡讀莎士比亞? ”
不少人立馬選擇了前兩者。
再問:如果選一個留給孩子呢?
幾乎所有人又選擇了莎士比亞。
回到生活中,花1周啃完1本名著、跑步半年瘦了10斤...... 是快樂; 刷視頻、打遊戲、吃夜宵、買買買...... 也是快樂。 你又會選哪種?
有人問:都是快樂,有何區別?
區別可大了。 上升到科學層面,它們作用於人體的兩種激素截然不同:
看個搞笑視頻,大腦立刻分泌多巴胺,但這種爽感轉瞬即逝; 而更高級的快樂則源自內啡肽。
它需要我們克服本能、不斷向上,才能享受到更持久、踏實的愉悅。
追求哪種快樂,不僅決定了生活品質,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分水嶺。
多巴胺易得,內啡肽難求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
睡前打算刷十分鐘視頻,一晃倆小時過去了;
本想早起跑步,鬧鐘響後又決定下次再說;
下決心減肥,可一點外賣燒烤必不可少......
這就像心理學上的「嗑瓜子效應」,一旦拿起第一顆,就忍不住吃第二、第三顆,直到口乾舌燥、心煩意亂。
我們總是一邊在觸手可及的爽感里無法自拔,一邊又對自己的墮落痛心疾首,日益迷茫。
矽谷多巴胺實驗室創始人布朗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神經科學理論應用到代碼中,比如適時的點讚、虛擬的貨幣等獎賞機制。
然後根據大數據演算法,成功讓人一直停留在喜歡的娛樂里。
威而鋼 威而鋼马来西亚 威而鋼副作用 威而鋼價格 威而鋼是什么 威而鋼功效 威而鋼用法 威而鋼效果 威而鋼怎麼吃 威而鋼官網 威而鋼成分 威而鋼吃法 威而鋼吃半顆 威而鋼 廠商 威而鋼常吃 威而鋼成藥 威而鋼吃太多 威而鋼吃一半 威而鋼多少錢
現如今這個發達的網路世界中,人很難抗拒這種低級快樂的誘惑。
你想學習,各種熱劇、資訊推送層出不窮; 你想減肥,美食主播輪番引誘你。
這就好像有個熟知你的損友,總能踩準你的喜好,讓你當下快樂了,事後卻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