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節是公曆的4月5號,也就是農曆的閏二月十五日。
而很多地方流傳著一句老話:“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將臨門”。
為了使農曆與陽曆在季節上能夠合拍,時令也能一致,古人便用“增設閏月”的辦法來“調整餘缺”。
在19年中設立了7個閏月,因為19個回歸年的總天數與19個平年加上7個閏月的總天數基本相等。
所以,農曆歷法規定:每隔兩年或三年設一個閏月。 有閏月的這一年,農曆是13個月,計383.8978天。
古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全年分為24個節氣,分別安插在12個月裡面,每月固定有兩個節氣:前一個叫“節氣”,後一個叫“中氣”。
比如:正月的“立春”和“雨水”,前一個是“節氣”,后一個是“中氣”。
像春分節氣後是清明節氣,而清明節氣所在的月份是沒有“中氣”,因為“清明”之後的中氣“穀雨”落到下一個月去了,這樣,本月便成為了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
因此便把二月之後的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稱,定為“閏二月”,這就是閏二月的道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