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熱水,似乎是很多國人骨子裡的傳統。 雖然男友口中的“多喝熱水”總帶著點敷衍的意味,但不能否認的是,熱水在許多情形下,的確是靈丹妙藥。
尤其是在乍暖還寒的現在,回到家裡,一杯熱水,立刻就能讓人回滿元氣。
而喝熱水能成為生活習慣,則離不開“茶”文化的盛行。 唐朝流行煎茶,即把茶研磨為粉末,待水煮沸,加入茶粉,就大功告成了。 而宋代則習慣點茶,同樣用茶粉與沸水,只不過是反過來將沸水沖入茶粉中。人們現在喝茶的方式,是起源於明朝,也就是用沸水泡茶。但要注意的是,全民都習慣喝上熱水,其實距今也才七十年。 為了提高全國衛生水準,1952年全國掀起了一場“愛國衛生運動”,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把水燒開了再喝。這是有理論基礎的:在沸水里,絕大多數細菌都難以存活。
伴隨著國家層面的支援,能將水燒開並且保溫的熱水壺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精神理念與物質條件都已經具備,從此,才有了全民喝熱水的習慣。可能有人認為,在水本身的衛生狀況之外,熱水就是比涼水好,畢竟有些人在喝了涼水之後就會鬧肚子。其實,根據科學研究,涼水與熱水對身體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人的身體有一套溫度調節機制,只要不處在極端情況,無論外界多冷或者多熱,體溫都會固定在 37°C。 而你喝的涼水與熱水,從口腔、喉嚨、消化道走一遭之後,溫度其實已經和人體的溫度十分接近了。有人喝涼水感到不舒服,其實可能只是他本人的體質過於敏感,就像有人不能吃辣一樣。
但熱水,在有些情況下,的確是比冷水多一些效果的。 比如女生來月經的時候,用熱水熱敷有舒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幫助暫時緩解痛經。 但這並不能根治。 在沖泡藥劑或蜂蜜的時候,熱水也比涼水有用,但這僅僅是因為熱水更好沖開粉末,和營養之類的真的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