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結節,就是生長在各個器官內不同性質的實性病變,多出現在甲狀腺、乳腺、肝臟、胰腺、腎臟等實質性器官的實質內或表面。在中醫角度上,結節多屬於“積聚”“肺積”“咳嗽”“息賁”等病範疇。古人雖無結節的說法,但我們可以在浩瀚歷史長河流傳的中醫古籍中發現它的影子。《黃帝內經·靈樞》篇有道:「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抟,則並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 ”《金匮要略》中的五臟風寒積聚篇,則深刻揭示了它的性質,即五臟是它的本體,風寒是誘因,積聚是結果。現代人往往喜食生冷油膩之物,脾胃運化輸布功能因此受損,加之空調的使用,使得寒邪易侵,陰積成形,日久便易形成結節之類的有形之物。從現代醫學解釋,90%以上的肺結節是良性病變所導致的,包括細菌感染、良性腫瘤、纖維瘤、血管瘤、肺動靜脈畸形、肺靜脈曲張、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等。
經統計,肺結節的總檢出率約為20%—30%。 一旦診斷為肺結節,患者總是擔心它有惡變成癌的風險。 但其實,其中90%以上的肺結節是良性病變所導致的。因此,出現結節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明確結節的大小、性質以及數目,以判斷其良惡性的程度。結節的惡性程度通常與其大小成正相關。 結節直徑越大,則惡變率越高。 目前的肺結節診療策略共識認為:肺結節直徑<5mm,其惡性率<1%,若直徑5<10mm,則惡性率可增至6%~28%; 若直徑為1-2cm,則惡性率為26.4%~63.2%; 若大於≥2cm,則性率高達64%~82%,此時需要引起重視。根據密度的不同,肺結節可分為實性結節、純磨玻璃結節和部分實性結節。 其中,部分實性結節的惡性概率最高,其次為磨玻璃密度結節和實性結節。根據數量的不同,可以將肺結節分為孤立性肺結節和多發性肺結節。 絕大部分孤立性肺結節是炎性肉芽腫、腺瘤樣改變、錯構瘤及肺癌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