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個一千多年前的故事。
有一個叫張打油的人,在一場漫天大雪後,山都白茫茫了,院子裡的狗正跑得正歡,他突然詩興大發,念了一首《詠雪》:這首詩,用現在的話來點評叫很接地氣,也不怎麼講究平仄,不過是押韻的。標題是《詠雪》,可是一個字都沒有提到雪,可是處處都是雪。
比如遠處的山,是白花花一片晃得看不清,近邊的井口是個黑黑的窟窿,黃狗的毛髮變得白色。更好笑的是這句「白狗身上腫」,白狗上壓了一塊塊白雪,不是腫是什麼?當然,那時候張打油吟出這首詩,並沒有想到它就像一道閃電,“轟隆”炸開了詩詞界新的大門,從此中國的詩詞版圖上有了一個新的詩體,叫“打油詩”。打油詩,就是指這一類用詞通俗有趣,不太講究格律,卻一定會是押韻的詩。
一首好的打油詩,都有讓人發笑的功力,關鍵在於你有沒有那份機智的幽默感。
79994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