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在我們的身體中扮演著「凈水器」的角色,能夠凈化血液,代謝廢物並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
如果運轉不正常,體內堆積的廢物將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日常飲食中95%的鹽分是由腎臟代謝掉的,攝入鹽太多,腎臟的負擔被迫加重。再加上鈉具有親水性,鹽中的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鈉在體內積累,同時易引起水腫,因此加重腎臟的負擔,致使腎臟受損。一方面,過多的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必須分解后從腎臟排出,而慢性腎病使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排出受阻,造成身體的損害。另一方面,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從腎臟排出時,過量的廢物會加重受損腎臟的負擔,進一步促進蛋白尿形成和腎功能衰竭。
正常人每天的蛋白質供給量為0.8~1.0克/千克人體體重,腎病病人可控制為0.5~0.8克/千克體重,甚至更低——其中,保證50%為優質蛋白,以禽、蛋、肉、魚、奶為來源,同時將非優質蛋白食物的攝取比例降低。動物內臟、海鮮、肉類熬制的湯中含有較高的嘌呤,攝入過多可能會引起血尿酸的升高,引起痛風性腎病。
而腎功能不全患者,包括正在接受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患者,難以把此物質排出體外,就會引起患者神經中毒,造成意識障礙,致命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