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個困惑:我們每天都在刷牙,但為什麼牙齒看起來還是黃黃的呢? 刷牙時,動不動就出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別急,今天小編就一次性說清楚——
早晚都刷牙,牙齒為啥還是黃黃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口亮白的牙齒,但實際上健康的牙齒顏色是呈現淡黃色的。牙釉質有一定的通透性,牙齒的鈣化程度越高,牙釉質就越透明,牙本質的顏色透出來,使牙齒看起來呈現淡黃色。因此,健康牙齒的顏色並非純白,淡黃色的牙齒表明牙釉質鈣化程度高,是牙齒健康的表現。有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牙面和牙齦交界處、牙縫間會有一些淡黃色的物質,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多數是牙菌斑,就是細菌混有一些雜物,還沒有發生礦化的沉積物。有人可能又要問了,我早晚都刷牙,怎麼還會長牙菌斑呢?一方面,牙菌斑的形成非常快,刷牙后一兩個小時,細菌就已經繁殖了一批。 如果原本就有牙菌斑的,致病菌產生得就更快了。
當然,如果你在刷牙時,就特別注意刷到這些位置,那還是可以去除的。但如果發現是有發硬的小顆粒時,那就可能是已經形成了牙石。牙石,就意味著牙菌斑混合了口腔里的礦物質,已經礦化成石了。 這單靠刷牙是很難刷掉的,只能靠洗牙去除了。